在肯定本轮新股发行改革对抑制“三高”作用的同时,投行业内人士也普遍表示,未来投行业务将更加考验券商的综合能力,定价和销售将取代项目承揽成为业务重心,同时,能够较好地协调发行人和投资者关系的投行将会抢占业务的制高点。
重构商业模式
6月13日,由国金证券承销的凯利泰和国信证券承销的中颖电子同时登陆深交所。其中,凯利泰上市首日涨幅为62%,中颖电子则下跌近4%。这两只股票上市首日的涨跌差异,是近期按照新政策发行股票的公司上市首日表现的浓缩,再次彰显了本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重要影响,新股同涨同跌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分化将成为主基调。
2012年4月底,证监会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规定网下投资者配售的比例提高至50%,并取消了询价机构网下配售股的3个月锁定期。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自新政开始实施至6月18日,共有21只新股按照新规则成功发行并且上市。其中,上市首日新股下跌数量为12只,上涨为9只。
“在新政策颁布初期,此前不参与询价的机构重启询价,当时感觉新股发行应该会比较乐观,新股上市首日应多数会上涨。但现实证明这一想法是错误的,新股上市首日表现明显分化。”南方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这仅仅是考量券商投行定价能力的开始。
“取消网下配售股3个月限售期后,多数询价机构会非常谨慎地询价,并且选择上市首日卖出。这就要求投行必须有效协调发行人和询价机构的关系,做好价格的有效平衡。”银河证券某投行人士表示。
就投行原有的商业模式而言,在承揽、承做、承销和持续督导的四个阶段中,承揽和承做成为主要的业务布局环节,而投行对于承销和持续督导并没有过多的资源投入。但在新政的推动下,国内投行业必然要改变现有“重保荐、轻发行”的商业模式,提升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显得日益重要。
“我们已经专门设置了新股定价分析岗位,专门对新股发行进行定价分析;同时,资本市场部近期正在大幅招聘人员,以拓展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前述南方上市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私交”时代将终结
在券商正重兵布局承销业务的同时,券商项目承揽和承做工作原有的“私交模式”也面临挑战。
“我承揽的项目,多是依靠私人关系以及个人能力拉来的,跟公司的平台关系并不大。”一位常年在中小券商从事投行业务的资深保代告诉记者。
事实上,新股发行新政是以加强信息披露为中心而设计的制度。“这将淡化监管机构对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并强化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信息披露责任,未来新股发行或由核准制走向注册制。”上海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券商投行承揽项目将由以过会为导向,转变为以销售为导向。
另外,随着新股发行新政的深入推进,投行背靠的券商综合实力也将显得更加重要。在以过会为导向的时代,拟上市公司在选择投行时,往往会选择公关能力强、能做出好方案的券商投行,尤其是个人能力强大的保代。但在当下,市场已逐步过渡到以发行为导向的时代,保代个人能力将会逐步弱化,券商所拥有的综合实力将起关键性作用。
“未来拟上市公司过会,将越来越容易,但新股发行会呈现分化局面。”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大券商研究实力强,市场定价具有影响力;营业部数量多,机构客户数量多,客户基础好,也会形成强大的销售能力。”这位深圳券商投行人士认为,未来拟上市公司在选择中介机构时,肯定倾向于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大投行。
业界还认为,在未来投行竞争格局中,承销业务将加快行业集中度,并逐步形成保荐和承销市场强者恒强的行业格局。一些以某个行业的保荐和承销见长的精品投行将会出现,它们将通过差异化和专业化的竞争策略在市场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