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高潮持续,并购出现跨越
赛迪顾问提供的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文化企业上市总数为10家,募集资金规模达129.33亿元,与2010年的14家相比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2007年上市高潮后的第二次高峰期。其中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2011年文化产业企业上市规模较大的一起案例,发行5.09亿股股份,发行价8.8元/股,约净融资48.13亿元。
在过去一年的上市浪潮中,上市融资选择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文化企业相对较少——仅有3家,占全部上市文化企业的30%;而其他7家都选择了中国香港和美国资本市场。此外,上市融资的文化企业主要集中在网游、文化传媒等新兴文化业态。10家上市企业中,只有两家教育培训、印刷等传统文化业态。
2011年,中国文化行业并购案例32例,远高于2010年的3例,其中已披露并购金额案例23例,涉及并购金额85.8亿元。据统计,2011年,网络新媒体的并购案例15起,占总并购案例的47%,动漫及影视占25%,传统媒体等传统文化业态仅占28%,这充分表明,网络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正成为文化产业并购的重点领域。
在上述并购案例中,境内并购是文化企业并购的重点。2011年,境内并购26家,占到全部并购企业的81%,且主要分布在北京、福建、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中西部仅有两起并购案例;境外并购仅有6家。其中,在境内企业并购中,金额最大的案例为百度斥资19.76亿元收购去哪儿网,成为去哪儿网第一大机构股东;在境外企业并购中,金额最大的案例为丰得利和新浪斥资4.01亿元收购香港寰亚。
信贷热情不减,基金持续给力
截至2011年10月,各大商业银行支持文化产业贷款余额约为2300亿元,银行业信贷涉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文化等多个领域。
其中,中国工商银行通过“版权质押+实际控制人连带保证”方式与3247家文化企业建立了信贷联系,在内容、渠道和文化制造业等方面均广泛涉足,贷款余额611亿元,位居商业银行首位;中国银行通过“影视通宝”“西泠通宝”等融资产品的创新,支持文化产业贷款余额250亿元,位居商业银行第二位;中国农业银行贷款余额472亿元,37家一级分行与当地文化厅(局)建立合作关系;中国建设银行近3年文化产业信贷投入平均增速超过30%;交通银行文化类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67亿元。
2011年,文化产业主题投资基金成为股权投资市场上亮丽的风景线。据统计,新发起的文化产业主题股权投资基金达14只,总目标募集资金额超过450亿元,远超过2010年的9只和200亿元的总目标募集资金。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募集基金达200亿元。
14只文化产业股权基金分布于全国7个省区市,其中以江苏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最多,共有4只。总募集基金额最大的为北京,达到220亿元。除了影视产业外,新媒体、互联网等发展较快的新兴文化业态也成为投资机构最为关注的业态。
2012投融资与并购井喷,融资风险渐增
根据美国、日本等文化金融发展的经验,直接融资是文化企业投融资的重要渠道。由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政策明晰,支持力度加大,赛迪顾问预测,2012年,直接融资渠道地位将进一步凸显,银行业信贷等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文化企业进一步增多;企业上市募集资金的势头依旧强劲;政府投资的资金也将进一步增多。另外,除“融慧贷”“创意贷”“影视通宝”等金融产品外,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银行业文化企业贷款专属金融产品必将进一步增多。
该报告特别提醒,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规模和范围将持续扩大,融资风险渐增。由于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和并购的案例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融资金额也将持续增加。以IPO为例,赛迪顾问预测,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IPO数量将达到20家左右,融资规模将突破200亿元。除影视、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传统的文化艺术、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产业的上市、并购也将进一步增多。但同时随着文化产业投融资热潮的进一步持续,风险也将进一步显现:一方面,文化产业投资周期长,市场不确定性大,资金的投入存在着收益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文化企业尚处在改制的过程中,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形成,风险管理意识不够,容易造成相应的风险。
此外,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集团化运营,强化竞争力将成为文化企业完成融资后的重要任务。赛迪顾问说,完成融资后,如何提高自身在产品、服务、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竞争力成为文化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文化企业需要通过梳理产业链各个环节,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对产业链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竞争优势。以影视产业为例,拥有版权资源的相关企业可以通过与上游的内容制作企业和下游的影视传播渠道进行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和渠道的有效对接,对影视消费者提供更多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实现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