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后,一座代表中国新时期开发区建设模式的新型城市将在中部地区诞生。这个称为“光谷中心”的新城将与美国芝加哥市开展合作,打造成为“东方芝加哥”。
“光谷”与美国“硅谷”一样,是因科技产业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坐落在中国内陆中心的武汉市。新规划的“光谷中心”占地面积23.5平方公里,核心区约8平方公里。日前,中心区总体设计方案已完成专家论证,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20多年来,武汉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逐步建设了一个面积518平方公里的科技工业园区,光电子、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些年,交通、人口、住房压力开始逐渐显现,制约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考虑到区内人才、企业对于完备城市功能的强烈需求,武汉市与芝加哥在今年2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聘请芝加哥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共同打造“光谷中心”,计划建成比肩芝加哥,辐射中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商务新城区。
SOM项目设计师托马斯·赫西表示,作为一个工业园区“变身”的城市,空间塑造以使用者实际需求出发,公共交通、学校住宅以及配套设施间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以鼓励市民步行,从而形成生态低碳、循环利用的未来发展框架。
经过5个多月的设计,核心区规划已呼之欲出。未来,核心区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学校、医疗、居住等生活城区,北部为商业、办公、会议等行政中心。同时,两条天然形成的排水渠将在改造后贯穿新城,形成“两江”交汇的地理风貌。
在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者开始探索开发区向城市转型的道路。过去,中国大多数开发区仅以发展工业和招商引资为主要任务,从而忽视了城市功能建设,交通、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状况,让工人与产业一同落地生根,必须改变当前的发展模式,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来“开发”开发区。如何使开发区从单一的工业园区回归到城市,进而成为产业与环境、宜居相结合的现代化新城,已成为中国不断在思考的新命题。
始建于2001年的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以船舶制造、轻工电子等为特色,并逐渐形成其优势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园区管理者发现许多经济开发区出现了“规模越大、负债越重”的怪圈。经过长期摸索,泰兴工业园逐渐意识到,工业化过程相对较长、回报相对较慢,仅有工业规模的拓展还远远不够。而城市化的推进,能够带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使招商引资更具吸引力。2010年,泰兴工业园动工建设虹桥新城,一座规划面积为5平方公里,可以容纳1.5万户居民的“区中园”即将诞生。
在广州,于2010年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增城日前也正式确立了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未来,增城计划将其打造成为广州城市副中心,加快现代大型种养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依托广州东部高端商贸服务区,大力推进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打造宜居、宜商的低密度、生态型总部经济区。
国际科技园区协会总干事及执行委员会委员路易斯·桑斯认为,中国工业园区在发展中越来越融入城市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种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将赋予其比以往更丰富的内涵。